
以下内容根据张大卫牧师事工和讲道的核心要义,以五个主题为中心加以整理而成。整篇文章既保留了其教义性又兼具实际性的讲道脉络,并展现了他对教会群体与世界宣教的热忱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通过综合考察张大卫牧师的牧会现场、讲道特点以及圣经教导,本稿旨在帮助读者从更宽广、更深刻的角度领会上帝所赐的属灵教训与生活准则。
在整体的讲道语境中,张大卫牧师特别强调像“以琳国际(Elim International)”这一类国际性事工所扮演的核心角色,注重服事包括二代、青年和多民族在内的各个群体,并为下一代带来异象、传扬福音。这不仅提醒我们不要只安于教会内部,同时也要将使命扩展到地极,让人看见福音所带来的永恒价值与实际生活的更新。本篇文章将聚焦五个核心主题,追随张大卫牧师的教导,这五个主题分别是:要爱惜光阴的劝勉、关于永恒与时间的圣经洞察、对圣灵充满的强调、对赞美与感恩本质的阐述,以及对救恩异象与使命的展望。这五大主题彼此紧密联系,作为贯穿整体讲道与事工展开的关键,并相互补充。
一、要爱惜光阴的劝勉
“要爱惜光阴”这一主题基于以弗所书第5章15节以下的经文,提醒我们时光飞逝,绝非可以随意浪费的资源。世俗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而圣经对时间的教导却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希腊原文中被翻译成“爱惜”的词,实际上蕴含“赎回”或“挽救”的含义,这在讲道中常被特别强调。也就是说,我们浪费在世俗中的人生时段,需要在福音里重新找回和挽救。
张大卫牧师在引用《传道书》时指出,“虚空的虚空”并非仅仅是消极的叹息,而是正视时间有限、人生脆弱的契机。《传道书》的作者劝勉青年人在年少时要记念造物主,同样地,我们也应当珍惜岁月,在神的旨意中活出有意义的人生。面对人生无常与时光飞逝,不应停留在虚空的认知,而应当带着敬虔的心、背负使命来“赎回”每天所领受的时间。这是在张大卫牧师的讲道里被大力倡导的核心信息。
二、关于永恒与时间的圣经洞察
“要爱惜光阴”的教导进一步引向人虽然怀念永恒,却依然受制于时间的事实。对永恒与时间的洞察,在重温《传道书》所言“虚空”内涵的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人终将面临死亡。然而基督信仰指出,在死亡之后仍然有永恒的盼望。《传道书》第12章提到,人在尘土归于尘土、灵归于神之前,要记念造物主。此提醒教导我们:无论此生多么短暂、多少虚空,只要在信仰中,就必须预备自己进入永恒。
张大卫牧师提及“迦拿婚宴”的比喻,阐明上帝预备了比现在更美好的酒,象征着神对我们未来的眷顾。死亡不再只是一场悲剧或终结,也可视为“旅行结束后回到父家”的景象。他还讲解《约翰福音》第11章中主耶稣的宣告——“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这宣告所蕴含的永生与复活信仰,为当下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再解释力量。我们虽在时间之中,却同时也属于永恒的国度,因此对世界与人生将会有完全不同的视野。
三、对圣灵充满的强调
衔接永恒与时间的关键之一,便是在讲道中屡次被提及的圣灵充满。在以弗所书第5章18节,保罗劝勉信徒“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张大卫牧师通过对比“酒醉”与“圣灵充满”,提及初代教会信徒刚被圣灵充满时,一度被误以为是喝醉了,足见当时的喜乐和热切之火。然而这并非单纯的兴奋情绪或短暂的愉悦,而是从罪与死亡的辖制中得到真正释放后,那份源自深处的自由与喜乐。
同时,“圣灵充满”并非靠人的功德或资格,而是神所赐予的礼物——我们只需“领受”就好。正如五旬节时,门徒藉着圣灵的降临而得着胆量和喜乐,并且满怀宣教的热情。如今,只要带着渴慕之心,圣灵同样会在每个愿意被充满的人身上动工。张大卫牧师在讲道中强调,这份圣灵充满会在敬拜和群体生活里,自然而然地流露为赞美与感恩。正如以弗所书第5章19节所说,“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圣灵充满的教会便会自然迸发出赞美与感恩,弟兄姐妹在一起时就能充满喜乐,以爱和鼓励彼此建造。而且,圣灵充满所带来的日常生命转变,也成为宣教的动力,推动教会把福音扩展到地极。
四、赞美与感恩的本质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赞美与感恩的重要性。张大卫牧师反复教导:对得救之人而言,最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赞美”与“感恩”。因我们完全是靠神的恩典得救,无论境遇如何,都能歌颂神、称颂祂的美善。正如以弗所书第5章20节所说,“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感恩正是对救恩感动最自然的回应。
自初代教会起,圣徒们就以诗歌、赞美、灵歌来分享团契的喜乐,这不仅是音乐活动,更是凝聚群体、同颂神荣耀、彼此坚固信心的重要敬拜行动。张大卫牧师指出,要让教会在灵命上活泼成长,赞美和感恩必须在信徒之间积极流动。他回顾教会历史时,也常提到诗班和敬拜团队在教会中具有祭司般的角色,鼓励敬拜服事者带着将祭献给神的心志来事奉。当个人在神面前经历的恩典以赞美和感恩之情传扬出来时,整间教会也会因着分享这份恩典而更加丰盛地经历圣灵的工作。
五、救恩异象与使命
所有主题的最终焦点,都指向“救恩的异象与使命”。张大卫牧师常引述罗马书第8章18节,保罗在此宣告:“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尽管世界黑暗而痛苦,神所预备的荣耀却大到无法相提并论。接着,罗马书第8章19节提到“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现”,进一步说明了大公性的救恩观:自从亚当犯罪以后,不只是人类,连所有受造之物都在叹息,渴望等候得释放之日。张大卫牧师强调,这与基督徒的使命息息相关。身为神儿女,我们不应只满足于自己的得救,而是要参与神恢宏的救赎计划,一同带给世界恢复与拯救。
他提及创世记第6章里“神的儿子们和世人的女子”结婚而导致人类堕落的场景,说明当被拣选的神的子民被世俗诱惑而失去本来身份与使命时,终将带来洪水审判般的悲剧。张大卫牧师将此旧约教训应用于当代教会和信徒,提醒我们不可陷入世俗化、婚姻混乱或道德沦丧,而要时刻警醒。
在这样背景下,彼得前书第2章9节所言“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民,是属神的子民”就成为他讲道中的另一核心。既然我们是属神的子民,就当彰显神的美德,向人宣扬把我们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作为。这“君尊的祭司”身份意味着我们要在世上传扬福音,并指引人们从罪恶与捆绑中得释放。张大卫牧师强调,这不仅是个人使命,也是一种必须延展至全球、全教会共同承担的普世性任务。马太福音第28章19-20节的“大使命”,正是要我们把此呼召带给万族万民。
透过长期的事工,张大卫牧师在世界各地宣教、植堂,并见证了无数神奇的圣灵同在。他也经常鼓励年轻人、二代、青年群体投身于宣教与福音传播,借此在世界各地举办退修会和研讨会。他见证:每当教会在一个地方扎根,当地社会就逐渐改变,福音大能更能改变个人生活与家庭关系。如此看来,救恩异象与使命不仅关乎个人得救,也指向整个社会与文化,乃至全人类之福音之扩张。
贯穿整篇讲道与事工的主线
综合来看,张大卫牧师通过这五大主题,既呼唤每一个信徒个体,也呼唤整间教会在实践上有所回应。“要爱惜光阴的劝勉”唤醒我们意识到时间稍纵即逝;“永恒与时间的关联”则引领我们超越死亡与虚空,仰望神永恒的计划;“圣灵充满的强调”指向真正的能力与喜乐在于神白白赐下的恩典;“赞美与感恩”是得救之人理所当然的表达,并激活教会更深的恩典;最后,“救恩异象与使命”更是召唤我们把福音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万民都能认识基督。
这也正与主耶稣所颁布的普世宣教使命相连,当福音真正在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群体中被领受时,生命与环境就开始被翻转。这五大主题因此与张大卫牧师的国际化、多元化事工相互印证:它们并非只停留于教义或标语,而是真正落实在事工与生活中,并已在各国各地结出累累硕果。
实际应用与挑战
以上所整理的五大主题,最终都呼唤信徒付诸实际行动。比如:谨记“爱惜光阴”的教导,每日警醒地在神面前检视时间运用;藉由默想永恒与时间的关系,超越人生虚无,追求永恒价值;渴慕圣灵充满,在敬拜中满溢喜乐与感恩;让赞美与感恩浸润日常生活,无论在教会、家庭、职场都要荣耀神;并以救恩异象与使命为指导,从身边小地方开始,逐步面向社区乃至地极去传扬福音。张大卫牧师再三强调,如此生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靠着每日不断的顺服与忠心,以及圣灵的帮助方能实现。因此,他鼓励信徒多多投入祷告、读经、团契,同时积极参与教会所开展的国内外服事和宣教机会,以便共同成就这份托付。
从这一层面回望我们的生活,当一个在救恩喜乐中重生的人不断成长,也就能在教会、社会乃至万邦之中产生真正的福音见证。当救恩与永恒的盼望在个人心中越发清晰,圣灵充满也更加鲜活地在敬拜与日常里彰显,赞美与感恩文化将在信仰群体中流动,令教会成为世上的光与盐。而张大卫牧师所推动的国际事工,也正因为深根于这五大主题,才能在全球范围稳固扩展。
总结
整体而言,张大卫牧师的讲道主要围绕以弗所书第5章、罗马书第8章等经文展开,涵盖了人生的时间与永恒、圣灵的工作、赞美与感恩,以及救恩与使命的统合性理解。“要爱惜光阴”的劝勉让人意识到生命短暂且无常,同时又激励我们以福音和圣洁的生活来充满余下的岁月;强调“永恒与时间的和谐”则指向超越死亡与虚无的天国盼望;“圣灵充满”的信息则劝勉教会求得真正的能力与喜乐;“赞美与感恩”是蒙救恩者的特权与义务;“救恩异象与使命”更进一步指出教会必须在普世范围内传福音、拓展神国度。
这些主题对今天的信徒仍极具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将“每天作计划并思考如何讨神喜悦地使用时间”的习惯纳入日程,持续默想《传道书》、《诗篇》、《罗马书》、《以弗所书》等经文,培育对永恒的眼光;在敬拜中渴慕圣灵带领,而不只拘泥于形式,学会与教会共同分享赞美与见证;可以通过记录感恩日记等方式,培养对细微恩典也心存感激的生活态度;同时,我们还应踏出舒适圈,响应教会的社区服务或海外短宣机会,将自己“君尊祭司”的身份真实地运用于实践。张大卫牧师常强调:“当我们尽上所能,圣灵就会补足我们的不足,最终成就神所要的果子。”这正是我们不虚度岁月,而是在神丰盛恩典中生活的核心动力。
由此可见,贯穿张大卫牧师讲道的五个核心主题——“要爱惜光阴的劝勉、对永恒与时间的奇妙调和、圣灵充满、赞美与感恩,以及救恩异象与使命”——无不彰显着神宏大却具体的旨意。无人能逃脱时间的流逝,也无人能回避死亡的极限,但借着耶稣基督的降世拯救,神已为我们打开通往永恒的盼望,并指示了崭新的生活方式。被圣灵力量所充满的人,会组成一个常常赞美、时刻感恩的敬拜群体,并与万物一起朝向真正的释放和自由。在“君尊的祭司”这一呼召之下,我们被差遣成为世上的光、传扬福音、带领更多人成为神的子民。这正是张大卫牧师长期投入全球宣教和青少年事工的具体实践,也是诸多国家和地区在福音大能中经历改变的印证。
最后通过这五大主题,我们得以一瞥张大卫牧师讲道所展现的基督信仰之宽度与深度——既让听众在永恒与时间之间省察自我,又引导我们忆起被神所托付的使命,呼吁我们将福音传至地极,并在日常敬拜生活中常常活在圣灵充满的喜乐和感恩里。这种呼唤跨越时代、永不过时,对今日的读者而言同样是宝贵的激励与挑战。而最为关键的,乃在于切实的顺服与行动。当我们用心默想相关经文,并在生活所有层面践行所领受的信息,必能亲身经历神所预备的丰富恩典、喜乐以及对永生国度的深切盼望。愿我们也都能在这样的旅程中,获得持续的更新与成长。